一、团队简介
微网与主动配电网团队目前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校外专家5人,并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广泛协同。团队建成了国内高校领先的上海电力学院杨浦校区综合性智能微电网示范与研发平台,该平台融合了风电、光伏、微燃机、燃料电池、智能用电、能效监控等先进技术,并正在进行临港校区国家级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平台的建设。同时,团队围绕着“智能配网”的大主题逐年开展相关研究,在配电网大数据研究方面累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拥有先进的、自主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
团队定位:使配电系统更加智能、高效
团队特色:面向应用,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二、团队研究方向
向一:微电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1.聚焦以下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
(1)微电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优化规划与设计。
(2)微电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安全稳定控制。
(3)“源-网-储-荷”一体化运行与调度。
2.近三年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
(1)上海市科委地方能力建设项目“面向用户侧的城市社区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2016-2019)。
(2)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园区能源互联网自调适技术研究与应用”(2018-2021)。
(3)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城市能源互联网中公共楼宇虚拟电厂的作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2019-2019)。
(4)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项目“城市能源互联网关键支撑技术体系研究”(2018-2019)。
方向二: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1.要聚焦以下核心技术的研究:
(1)电能质量大数据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电能质量大数据指标特征分析及预测研究。
(3)基于深度学习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研究。
(4)电压暂降大数据关联性分析。
(5)建筑负荷大数据特征分析及预测研究。
2.近三年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
(1)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电网台区与线路的供电能力研究与风险评估”(2019-2019)。
(2)上海市电力公司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公共楼宇用电负荷分布特征与建模研究”(2017-2018)。
(3)上海市电力公司项目“电能质量大数据综合评价体系研究”(2016-2017).
(4)上海市电力公司重点项目“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用电特征及影响关键技术研究”(2018-2019)
(5)上海市电力公司项目“电力大数据基础技术研究与储备”(2016-2017)。
三、团队近三年取得的主要成果:
团队积极参加包括浙江嘉兴光伏微网863重大示范项目及上海虹桥、浦东、崇明等多个标志性微网及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近5年承担了近2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 近5年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项,制定行业标准4项,在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
新利18官网智能微电网示范与研发平台
四、团队负责人
杨秀,男,博士、教授,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智能配用电运行与控制。
先后主持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多项,以及企业委托课题五十余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两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近5年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EI收录24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42篇。申请及授权专利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