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根植于心,拼搏敬业躬身于行。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她,秉承教育初心使命;她,精心耕耘硕果累累;她,“桃李之花”盛满天下。本期“教师人物”之“榜样·力量”系列,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理学院教师孙玉芹。
人物简介
孙玉芹,博士、教授,新利18官网数学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数学专业负责人、数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孙玉芹老师从事高等教育29年,集教学管理、专任教师和科研学者于一身,是我校“双师型”教师。先后主讲过《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复变函数》《解析几何》《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赏析》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组合数学与图论,并结合科研成果实施教学改革。
在我校工作期间,主持完成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德育实践研究项目、新利18官网科研项目等10余项,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4项,撰写自然科学研究论文30余篇、教研论文10余篇。主持上海市一流课程、参与国家级一流课程等多项建设,指导学生获得6项“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铜奖和其他多项上海市大学生科创项目。本人曾获评2021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9年上海市“育才奖”、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新利18官网“教书育人楷模”“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领衔团队获评“上海市巾帼文明岗”、新利18官网“优秀教学团队”等20余项荣誉称号。
学生眼中的孙玉芹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人生若能遇上一位良师,学业可以精进,更能滋养一人的一生一世。
(一)为专业插上思政的翅膀
在采访孙老师的学生时,他们讲到,孙老师常在课堂中说身为老师就要责无旁贷的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与担当。
孙老师十分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她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注入到鲜活的实际案例中,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们了解珠峰测量要结合定积分计算,北斗导航要建立微分方程……让他们领悟到数学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重要支撑。
课堂教学
为了使课程思政真正入耳入心,孙老师不断探索理工科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突破口和创新点,还鼓励其他老师积极参与数理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活动。正是在她的倡导和践行下,在学校第一届“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文活动中,数理学院撰写的几十篇课程思政案例多数获奖。她撰写的“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数列的极限’教学案例”获学校首届“课程思政”征文一等奖,在实际教学中也让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数学中的哲理美。在学生看来,孙老师的数学课,讲的不仅仅是数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与担当。
指导课程思政
(二)为教育赋以实践意义
孙老师说,几乎所有重大科技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进步有关,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只会解题、能考试,那会缺乏理性精神;如果只唯书、唯师、唯上,那会缺乏实践精神。课堂下她推行“三全育人”导师制、组建“数理四合院”、开设“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室”,带着学生们“玩数学”。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她在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各种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如引入太阳能电池板的最优配置、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等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数学建模。
孙老师在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都全程陪同参赛学生,甚至还会“鏖战”三天三夜,有一次在竞赛的前一晚凌晨1点,她与几位青年老师一起指导学生,还给备战的学生们准备了咖啡与美食,给他们加油鼓劲。“一次竞赛,终身受益”,在孙老师的指导下,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数学建模能力,更锻炼了他们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韧性。
指导学生
建模获奖展板
近五年,我校获得了“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的累计数量与在上海赛区的“双一流”高校并驾齐驱,还曾获得2020年本科组唯一的“Matlab创新奖”奖杯。孙老师主持申报的 “大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孙老师所坚持的实践育人不仅培养了学生们数学思维的能力,更助力他们成长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为学生注入仁心的光芒
孙老师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一名学生,只有置身拼搏创业的氛围,勇立潮头才能蓬勃向上!
采访时,学生说作为数学系的学生,对能源电力知识了解不多,从他们一入学孙老师就把学校电力特色以及发展历程讲给他们听。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还组建了“零碳校园”团队,从对电力知识毫无所知的“小白”,到慢慢了解了校园中风光互补智能微网、智能热网,了解了学校为何能比其他校园耗电低约30%的原因,明白了“数字化”和“全生命周期管控”电力的策略,体会到高校为什么要践行“双碳”目标。当学生们自豪地徜徉在智慧校园中时,内心无不感慨孙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感受到电力学子肩上扛着的目标和使命。也正是在这样的感召下,学生们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并以“零碳”为创意源头参加了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并在高教主赛道获得了铜奖。
在数理四合院指导学生科创
带领学生参加数学竞赛
“零碳校园”团队从无到有,一路上经历了学院、学校、上海市多轮选拔赛,团队小伙伴们也从“光伏小白”到“零碳实践”专才的锐变,这都离不开孙老师联合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以及团队成员们的付出与坚持。
被采访学生说还记得有一场校赛,他们需要在早上八点前提交7分钟的演讲视频,团队同学对前期的演讲PPT已经踌躇满志了。但孙老师要求精益求精,再次逐字逐句检查PPT内容的逻辑性、页面的美观性等,又孜孜不倦领着他们校对修改讲稿,采用腾讯会议进行演讲录制……为了最后7分钟的视频,他们一遍又一遍的讲,超出了时间不行,语句不连贯不行,语调不够激昂也不行,看着窗外从天亮变成了天黑,又从天黑变成了天亮,孙老师始终陪着学生们,在他们灰心的时候鼓励他们,在他们想放弃的时候鞭策他们,最后在第二天早上7:45分,提交了让所有人满意的成果。
通过这个作品,学生们也深切体会到了“精益求精”的真实含义。跟随孙老师,学生们真的变成了“闯关”达人。
校企双方指导学生
孙老师就是这样,为师,严谨治学,谆谆教导;为友,真诚相待,以理服人。
学生说,“与孙老师的相处,总让我们有难以言表的感激和感动。平日里的她是我们的忘年交,我们也愿意向她倾诉衷肠,让她为我们指点迷津。当一些重大赛事来临之时,她陪我们通宵奋战,一直鼓励我们无论前路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益求精,这些朴实无华的道理给予我们无穷的前进动力,更是学生时代的收获与成长。”
我们的孙老师,甘做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愿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开拓人,勇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人,乐做学生身边倾听的知心人!
数理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 供稿
【上电故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