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2025年第一期师德讲堂

发布时间:2025-03-05浏览次数:10

2月27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于线上线下共同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线上学习会暨思政特聘指导员、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培训会,校党委副书记仰颐,教工部、人事处、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校思政特聘指导员、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及教师代表在临港校区学术楼303分会场参会。教工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李永斌,我校全国优秀教师获评者、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江友华在华东师范大学主会场参会。各二级党组织共组织951名教师在线学习。

宣讲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最美教师团队带头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苏东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教授、主治医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的青年同事叶枫;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禹诚;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许智宏;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礼仪幼儿园总园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安慧霞;浙江省杭州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杭州二中党委书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蔡小雄等6位宣讲团成员,分别以《立电磁强国大志向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一生治一病,坦荡铸师魂》《甘做一名深耕职教的“女汉子”》《走出生命的寂静》《小幼教,大情怀》《点燃一盏心灯,照亮满天繁星》为题,用朴实的话语、感人的事迹、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他们的育人故事,深刻阐释“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仰颐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为我们照亮前行道路。我们要将这份精神深度融入日常教育,化作源源不断的动力;融入课程思政,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法;融入教师思政工作,成为精准有力的指导。她围绕发挥好师德讲堂的作用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学方法,通过学习全国优秀教师教书育人的方法,探索把课程思政元素“如盐入水”般巧妙地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二要学本领,要善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平台,学深悟透中央重要精神、重要部署、重要决策,汲取其中智慧,练就过硬本领。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教书育人职责与教育工作要求、家长和社会的教育期待紧密融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三要学精神,学习全国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纯粹的热爱,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不断强化教育家精神,坚守教育初心,在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里,用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助力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此次师德讲堂组织全体教师通过线上线下聆听“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团的故事分享,我校广大教师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高质量的学习,通过聆听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体会: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吴琼老师(教授级高工、政治理论学习小组组长):6位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感震撼,数次热泪盈眶。无论是从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国种子的幼儿园园长,还是助力无数学生叩开名校大门的高中校长,或是帮助聋哑儿童自信融入社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无不以赤诚之心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同时,他们的点滴事迹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什么才是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真谛,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和对每一位学生的无私奉献与深切关怀。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角色责任和使命担当,在面对个性鲜明、思想多元的新时代大学生时,我们要用谦逊包容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主动倾听他们的声音,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看见”的尊严与“被支持”的力量;同时,我们要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厚植专业使命感,激发他们的专业创新能力和能源报国的理想信念,为能源电力行业输送更多扎根一线、敢闯敢拼的优秀人才。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逄玉叶老师(政治理论学习小组组长):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观看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会后,我深感共鸣与责任。宣讲会中,优秀教师们用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关爱学生。他们的坚守与创新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需要情怀与智慧的事业。在高校,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优秀教师们的分享让我反思,如何在科研与教学中更好地平衡,如何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学生,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场宣讲会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高校教师的使命感。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我,用心育人,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外国语学院沈樱老师(政治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会”如一缕清风吹拂教育界。6位教师代表虽然岗位不同,却共同担负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和情怀,用高度责任心和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共同勾勒出新时代教育家群体的精神图谱。这场精神的盛宴,让身处高校教育一线的我们既感受到使命的重量,也触摸到教育理想的温度。他们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并对自身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每一堂课、每一次面谈、每一次论文指导都是启智润心的双向奔赴。教育的真谛就在这些细微处生长绽放。这种精神的传承与转化,终将汇聚成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程璐老师(思政特聘指导员):有幸聆听“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这场跨越地域与教育领域的灵魂对话,让我在震撼中重新定义了教育的力量。来自大江南北、扎根不同岗位的教育家们,将“立德树人”的抽象理念化作一幕幕穿透人心的生命图景,这些教育摆渡人最触动我的是他们超越功利的对教育纯粹性的认同与追求。他们不把教育当普通工作,而是奉为毕生使命,全身心投入、无私奉献。有的扎根职业教育,用爱与知识照亮孩子前行的路;有的专注特殊教育,给予特殊儿童平等的成长机会。作为教育事业的追随者,我深受鼓舞,这场精神盛宴让我明白教育情怀需要从感动升华为行动,我们要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每日课堂里的温暖注视,要在行动中将这份热爱融入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践行教育的神圣使命。

联合党总支(图书馆)杨青青:今天聆听了来自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全国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深受感动,无比敬佩。他们娓娓道来的真实教育案例,好似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教育者真诚的育人情怀。他们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教育家精神,也激励了我们普通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牢记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

教工部/人事处 供稿



Baidu
18luck网页登陆